0388 港交所
港交所前幾天公佈業績,成績不如上年,股價偏軟。個人認為,拿2015年業績比較太樂觀。該年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為1056億,在此前八年,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的平均數約684億。而2016年約669億,雖有不足,卻又不是太差。加入2016年業績,2007-2016十年平均數據出現變化,在此與大家分享。(窮家女是業餘的,數據一定有不準確,不喜勿插)
十年平均税後溢利 :52.83億
十年平均税後溢利增長(%) :+15%
十年平均每日平均成交金額 :720億
十年平均PE :30倍
每日平均成交金額13.58億元=1億稅後溢利 (港交所利潤與交易量是大約14倍的比例)
以窮家女的數據計算:
2016年,每股盈利4.76,以十年平均PE30倍計算,合理價是142.8。
惟2016年PE已升至38.78倍,4捨5入40倍計算,合理價是190.4。
2017年,預計每股盈利5.47,以十年平均PE30倍計算,合理價是164.22。
以PE40倍計算,合理價是218.8。
如有錯請指教,勿惡言相向,窮家女會傷心,謝謝。
0939 建行
今天閒著無事八卦0939現價:6.34。以平均買入價計,都係賺得5.5%。果然買入時機勝過一切果然買入時機勝過一切果然買入時機勝過一切。很重要所以要寫三次。絕對不是貶低它,只是此股有緣再聚吧~
002352 順豐
24/2 後不斷漲停。只要多漲停兩天王衛便會超越王健林,成為中國新首富。現價PE900倍,好可怕。恰巧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很值得參考。
2月21-23日,有一家機構專用席位凈買入3000多萬元順豐控股,但另外兩家機構專用席位合計淨賣出4000萬元,其他上榜席位全是游資席位。2月24日,上榜席位全是游資席位;2月27日,深港通席位凈買入3000多萬元,但有兩家機構專用席位淨賣出近8000萬元,其餘上榜席位全是游資席位。由此可見,在這一波順豐控股衝擊頂峰的戰鬥中,機構正規軍很少參與,甚至可以說是趁機賣出,游資才是背後真正的推手。
其次,看一看現在順豐控股的股本結構。目前,順豐總股本為41.84億股,但流通股本卻只有1.33億股。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其總市值超過2500億元,但其流通市值只有80億元。所以,順豐與萬科這類大部分股權都已流通的公司相比,有很大區別。
現在很多人都在給順豐的老闆王衛算賬,認為他即將進入中國富豪榜前三。但其實他的持股都還是限售股,要等三年後才能解禁流通,所以現在還是紙上富貴。到其所持股份流通時,還是不是現在的價格,只能由時間來證明。這與馬化騰隨時可以套現相比,有很大區別。
上文說的「游資」,意思是投機性短期資本,即我們慣常說的熱錢。近日順豐大熱,不少投機者把握時機短炒獲利。上文提及到造就順豐大勢的只是熱錢,正規機構多賣不買。
而股本結構確是需要留意的一環。順豐目前流通股本僅佔總股本的3.17%。流通盤太小的原因,是因為借殼上市的順豐擁有大批限售股。按照內地併購重組的相關法規,借殼上市的順豐控股原控股股東股份需從上市之日起鎖定三年,其他股東股份鎖定一年,再加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即順豐控股前身鼎泰新材的控股股東等還有逾7000萬股的限售股份。因此目前順豐控股的限售股本超過40億股,佔比超過96%。
另外市場人士指順豐連續數日漲停,極有可能是為限售股股份質押做價格準備。股權質押是上市公司股東最常用的融資手段之一,即以股權為質押物向券商、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主要以取得現金為目的。在正常情況下,無論股票是否處於限售期,均可作質押。只要限售期先於行權時間結束,該質押合同便可視為有效。
中國股票質押率業內常用「三、四、五」的原則確定折算率,即創業板股票不超過三折,主板股票不超過五折,限售股在三、四、五原則的基礎上再打10%的折扣。以今天收市價70計算,每股可做約32.85的質押。若限售股本為40億,已可質押1314億。
不過,由於股價處於高位,一旦限售股解禁,順豐的沽壓亦會急增,對股價不利。個人認為,順豐現價當然昂貴,但若只想短炒獲利,順豐不失為一好選擇。若想長期持有,怕買貴的不妨等一等;已買的也不用怕,若大跌可進場溝淡。畢竟一手只有100股,以極昂貴的現價計算,其實也不到港幣一萬,以價格計算反而較其他股便宜,金額不大的話也不會蝕入肉。當然,如果以投機性質進行買賣就要風險自負了。
參考資料:
多謝 窮家女分享! 順豐近日氣勢的確很強呢!
回覆刪除都是紙上富貴吧~
刪除有冇研究zto中通?資料多d,估值低d. 不過我暫時看不透這行的護城河
回覆刪除中通快遞的話,窮家女經驗是繼順豐後最快的。可惜放眼中國,除順豐和另一家快遞(抱歉忘了名字)外,其他全以加盟形式經營,包括中通。快遞與零售業不同,需要較統一的管理和服務。若以加盟經營,服務素質一定會有參差,很難達到高效率運作。其實窮家女覺得這行沒有什麽護城河可言,但順豐確是比同行有很多過人之處。
刪除一是直營經營。王衞當年堅持順豐由加盟轉直營花了極長時間和金錢,與明清時期皇帝執行中央集權的原因一樣。順豐能建立快遞王國絕非一朝一夕。
二是王衞一早有心把順豐推上國際舞台,所以發展初期已不惜投入大量金錢研究和購入各類電子管理系統和工具。實際上順豐已高度電子化,個人認為這方面不比國際快遞遜色。
三是順豐深明快遞賣的是服務,當其他中國快遞還在打價格戰搶生意時,順豐老早就不玩這套了。事實證明顧客真心不介意用較多金錢買優質服務。
相比起來,不只是中通,其他快遞顯得很弱勢。如果不改加盟制,基本只能一直打價格戰,對整個行業生態都不利。
不過,以服務來説,繼順豐後中通算是老二。財務狀況就要有時間研究才能覆~
多謝分享。 看來順豐的打法有點似京東,大量投入,再用服務留客, 在競爭惡劣的環境下打出一片天, 然後吃多些垂直行業。 看看順豐的網站, 已經向垂直行業進發, 例如做倉庫、金融,更多盈利的地方指日可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