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午飯時間看了一輯舊的新聞透視,揭示了香港科技產業停滯不前,留不住科研人才。香港與深圳一河之隔,同樣於九十年代末期提倡科技產業。幾十年過後,深圳的科技產業佔全市GDP三成之上,反觀香港因政策推動不力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黃金機會。到底高科技的應用對企業的提升有多重要?
順豐發展初期採用人海戰術,毫無技術含量可言。隨著業務不斷膨脹,人力成本增加、人手錯配等問題陸續浮現,王衛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全面提升順豐的高科技程度。他率先引進了一套物流資訊化平台,包括客戶服務系統、配送系統、運輸及倉儲系統。另外又建立了「全球眼」追蹤定位系統,令順豐擁有業內最先進的資訊化網絡。
為了令一線快遞員擁有傳輸資訊的工具,王衛又從韓國進口了巴槍。縱然每把價值RMB 7000的巴槍對剛剛成熟的順豐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但為了提升企業素質及競爭力,王衛依然堅持。有了巴槍後,每個快遞都會有一個專屬條碼,快遞員收件和派件時,只要用巴槍掃描條碼,就可以查詢快遞狀態,令順豐可率先推出快遞全程查詢服務,令快遞過程透明化,贏得不少客戶信任。其後,為進一步提升巴槍技術及節省開支,王衛更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自家品牌的巴槍,目前已獲得十多項國家專利。
2011年,王衛還投資研發一套自動化系統,用於自動分揀不超過10公斤的快件和包裹。這不但能提高分揀速度,省下不少時間,還能大大提高分揀的正確率。
隨著順豐發展越見成熟,王衛不斷購入相應設備以減省人力資源。每年公司運貨車都增加二千輛,另外又添置飛機,以上連同運輸成本、維修、技術培訓等都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每項投資上億計算。
當高科技產品應用到順豐後,大大提升了運轉效率。雖然在追趕國際快遞巨頭上仍有距離,但足以讓順豐成為中國業內最快的快遞企業。巴菲特認為,當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時,就是買入其股票的好時機。但作為一個投資者,當然需透徹了解引進技術的內容、規模及涉及金額。
對於許多非技術密集型的企業來說,引進先進技術的風險頗高,因牽涉金額太大,回本週期長,引進後亦有可能面臨其他配套問題,令技術不能發揮其最大功用。因此,若我們能窺探到企業引進技術背後的玄機,也許就能了解企業的可持續能力,也能判定這是否一個有遠見的管理層。
學習了。
回覆刪除小女也只是依書直說,哈哈。
刪除王衛是香港人
回覆刪除是香港人、是內地人都不重要,是好的管理者即可。
刪除